内容页面

锚定自立自强航向 共筑创新发展高地—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

发布日期:2025-11-07  来源:淮安市科学技术局  字号:[ ]


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“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的战略部署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。全会公报中,10次提到“科技”,8次提及“创新”,2次提到“新质生产力”,为地方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  连日来,在淮安这片涌动着创新活力的热土上,高校科研管理者、企业技术领航者、青年科技工作者热议全会精神,结合自身实践畅谈感悟,以“扛起使命、勇担重任”的共识,围绕“创新链协同产业链、政策链支撑生态链”进行积极探索,全力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推动淮安科技自立自强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生动实践。

  高校作为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,正以靶向攻关扛起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。“全会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,这要求高校将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、区域发展紧密结合。”淮阴工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吴鼎新表示,学校紧扣江苏“1650”产业体系与淮安“353”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布局,组建跨学科团队,聚焦核心开展技术攻关,不仅要破解企业“卡脖子”难题,更要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,通过完善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产业化”链条,建强校企联合平台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,同时以评价改革和机制创新激发科研人员活力,让高校成为支撑区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“智囊团”与动力源。

 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,正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书写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答卷。“全会提出的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’,这与低空经济‘高科技、高赋能、绿色化’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,让我们看到了水空两栖无人装备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的广阔空间。”江苏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兆亚坦言,公司深耕的应急救援、水利监测等应用场景,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,更在海洋开发、国家安全等领域构建自主保障能力,让新兴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而在传统制造业领域,中天钢铁集团(淮安)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转型实践更具标杆意义。“钢帘线作为优特钢线材‘皇冠上的明珠’,其高端工艺曾长期被国外垄断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这为我们突破技术壁垒提供了信心。”中天钢铁集团(淮安)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于锦介绍,通过引入AI算法构建工艺参数闭环调节系统,企业将每吨产品断丝率降至全球领先水平;依托5G全流程自动化体系,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%、亩均产能提高40%的跨越式发展,以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诠释了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深刻内涵。

  青年科技工作者正以青春担当为创新生态建设注入鲜活动能,打通服务国家战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“作为一名青年党员,学习全会精神后,我深感青年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。全会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,我们青年一代要以‘敢闯敢试、善作善成’的劲头,让创新要素向国家重点领域、区域发展需求集聚。”市科技局规划处副处长俞剑清表示,围绕淮安“353”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在今后工作中,将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,扩大科研经费“包干制”覆盖范围,更多聚焦企业、人才实际需求,让政策红利更精准、更快速地滴灌到创新一线。

  从高校的源头创新到企业的技术转化,从传统产业的数智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赛道突破,从政府的制度保障到全社会的创新协同,我市科技界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,始终紧扣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核心,始终锚定“服务中国式现代化”目标。正如我市科技界代表所言,唯有持续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才能让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在淮安愈发牢固,才能让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动能愈发强劲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“淮安力量”、提供更多“淮安经验”。